• 亚洲2019AV无码网站在线_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_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_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育路成人高考网
    首页 > 成人高考 > 成人高考专升本 >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 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

    2002年全国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统一试卷—教育理论

    2007-05-16 16:56:39 来源: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布鲁纳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
      
      A.国家B.地方C.学校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
      
      A.复杂性B.师范性C.创造性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
      
      C.课外辅导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_________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_________.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_________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_________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_________,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_________.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_________直观,二是_________直观,三是_________语言直观。
      
      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基本途径是_________.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_________活动和_________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3分。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D.望而生畏
      
      26.待人直率热情,但较急躁、易冲动,这个人的气质类型属于
      
      A.多血质B.胆汁质C.黏液质D.抑郁质
      
      27.表现和表达感情的最重要的外部指标是
      
      A.动作表情B.身段表情
      
      C.言语表情D.面部表情
      
      28.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29.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30.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
      
      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
      
      31.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是
      
      A.理解B.巩固C.应用D.迁移
      
      32.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利于改善同伴关系的课堂目标结构类型是
      
      A.竞争型B.合作型C.个体化型D.放任型
      
      33.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B.动机C.性格D.能力
      
      34.同一感觉器官因不同刺激物的作用而引起感受性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的阈限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对比D.感觉的相互作用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5.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写字、体操、游泳等属于_________技能;阅读、写作、解题等属于_________技能。
      
      36.心理咨询的基本步骤包括建立关系、了解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结束咨询。
      
      37.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_______除以_________再乘以100.
      
      38.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9.不能稳定而集中地指向应该注意的对象,称为注意的_________;能够同时注意
      
      两个以上的对象,称为注意的_________.
      
      40.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果断等属于性格的_________特征;在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主观、片面等属于性格的_________特征。
      
      41.良好的意志品质包括敢为性、坚韧性、果断性、_________和_________.
      
      42.心理学是研究_________及其_________的科学。
      
      43.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为_________差异、_________差异、年龄差异和特殊能力差异。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44.简述情绪、情感与认识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5.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危害?
      
      46.简要说明人类遗忘的规律与特点。
      
      4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八、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3分。
      
      48.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说明如何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一、选择题 
     
      1.D 2.A 3.B 4.A 5.B 6.C 7.B 8.D 9.C 10.D
      
      二、填空题
      
      11.社会、认识
      
      12.心理、劳动
      
      13.壬寅、癸卯
      
      14.国民、学校
      
      15.对象(客体)、主体
      
      16.实物、模象
      
      17.说理教育(说服教育)、教学
      
      18.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小组、个人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0.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②精深的专业知识;
      
      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答案要点
      
      24.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
      
      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
      
      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  
      25.B 26.B 27.D 28.C 29.C 30.A 31.A 32.B 33.D 33.C
      
      六、填空题
      
      35.操作(动作)智力(认知)
      
      36.分析诊断帮助指导
      
      37.智龄(心理年龄)实龄(生理年龄)
      
      38.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39.分散(分心)分配
      
      40.意志理智(认知)
      
      41.自觉性自制力
      
      42.心理现象(心理活动)规律
      
      43.类型水平
      
      七、简答题答案要点
      
      44.(1)联系:
      
      ①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前提和基础;
      
      ②情绪对对认识有动力作用。
      
      (2)区别:
      
      ①认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规律),情绪、情感则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②认识过程随意性强,情绪随意性弱,只有通过认识作用,情绪活动才有某些随意性;
      
      ③情绪比认识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机体表现。
      
      45.①降低学习效率;
      
      ②影响考试成绩;
      
      ③形成焦虑性人格。
      
      46.①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内容易遗忘;
      
      ②机械识记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③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④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影响遗忘;
      
      ⑤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47.①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
      
      ②作业难,最佳动机水平低;
      
      ③作业容易,最佳动机水平高。
      
      八、论述题答案要点
      
      48.①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造动机。
      
      ②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
      
      ③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④促进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品质。
      
      ⑤结合教育教学实际举例,并能联系上述要点阐述。

    分享到:

    育路成人高考网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

    咨询热线
    010-51297401

    咨询热线
    188-1088-6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