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岂能成噱头 “状元文化”需理性对待
皇上驾到,宣各省状元觐见——”在山西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随着“三德子”的吆喝声,来自吉林、云南等省的9名2016年 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体验中国的状元文化。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确叫停炒作高考状元。这个戏剧感十足的“敕封仪式”,不过是景区策划的一次商业炒作罢了。敲锣打鼓地造势,招摇过市地演戏,无非是想让这则“人造新闻”广为人知,甚至登上媒体的“头条”,这恐怕是邀请“状元”的根本出发点,他们并不在乎得到的是批评还是赞美,只要能引起关注,就算成功。
表面上看,这种营销模式动静大、效果好,但是也向社会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采取“皇帝敕封”的方式来演绎现代版的“状元盛典”,既是对高考制度的污辱,也是对相关禁令的挑战,既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发展,也有可能让心智不太成熟的青少年“迷失自我”。
所谓高考“状元”,不过是在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并不能代表其各方面都优秀,更不能保证他们将来能成为各个领域的栋梁之材。商业宣传有很多形式,也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找准契合自己精神内核的宣传形式,才最有效果。这些年频频曝出企业、景区等以“高考状元”为噱头进行宣传的新闻,也在提醒我们,理性对待“状元文化”并消除其副作用,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积极引导舆论,也需要企业乃至全社会都能有理性的认识。
(责任编辑:孙龙)
分享“高考状元岂能成噱头 “状元文化”需理性对待”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