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2019AV无码网站在线_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_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_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

2017-02-04 23:41:53 来源:精品学习网

   1、初建时期:1949.10-20世纪60年代 (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2、曲折时期:1966-1976“文革时期” (民主与法制遭破坏)

  3、重建与完善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民主法制不断规范与健全) 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1、历史条件:

  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②政治上: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49年3月)

  2、过程:

    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意义: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伟大)胜利

    ③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④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新政协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意义

  背景: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 与会代表: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 内容:

    (1)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①内容:社会性质: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规定国家各方面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②原则:人民民主

    ③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

    (3)通过了关于首都、国旗、代国歌、公元纪年等决定。 意义:初步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背景:《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确立:1954年9月北京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内容:

    (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原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

  意义: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背景:中国的基本国情(统一多民族国家)

  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行使自治权利。

    4、发展历程:

  ①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5、逐步落实: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1965年西藏自治区

  6、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历史:必修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知识点总结”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