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2019AV无码网站在线_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_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_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育路教育网,权威招生服务平台
新东方在线

武汉大学2003年新闻学基础考研试题与解析

来源: 时间:2007-06-06 14:42:37

一、        概念评析(下面的定义是否合理,请写出基本分析,每题15分,共45分)
1、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和现象、都是新闻。
2、        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3、        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者的主观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二、        观点讨论(就下相对相反的观点给出理论评析,每题15分,共45分)
1、        应该由新闻传播者的理性判断来决定什么是新闻;
应该由受众所构成的媒介市场来决定什么是新闻。
2、        商业化是新闻事业的发展方向;
实现公共管理是新闻事业发展的方向。
3、        网络会取代传统媒体;
网络不会取代传统的媒介,更多的是与传统媒体的联合。
三、        专题研究(请就下列议题详细论述你的观点,每题20分,共60分)
1、        试论述新闻传播效果评价体系。
2、        结合历史和现实。阐述新闻议论监督的一般规律(要求1-2个案例分析)。
3、        试述新闻道德的主要内涵,并请你谈谈当前中国新闻事业道德建设的主要问题,给出理论化的解决方案。

新闻学基础试题分析与解答
一、   概念评析(下面的定义是否合理,请给出基本分析,每题15分,共45分)
1、   凡是世界上新发生的、新发现的与人类生存有关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试题分析:
国内各高校的文科类试题的第一项一般是名词解释,也可以说成概念解释,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2003年以前的试题也是这么出的,但2003作了调整,对新闻学中的概念考的更灵活了,这样更能考察学生是否对这些基本概念真正理解。这也正式宣告了死记硬背在武汉大学新闻学基础考试中命运的终结。
这道题考的是对新闻定义的理解,是名词解释的一种变换考法。答好这道题,我们先要从自己的记忆中将新闻的概念调集出来。与题中的表述仔细做比较。
但这又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李卓钧的《新闻学理论纲要》和童兵的《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有关新闻的定义并不统一。李卓钧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为受众所关注的事实的信息”;童兵坚持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时期对新闻定义的表述: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这两个定义,我们应该坚持谁的?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平常在复习中就应该解决,临场再做取舍已经来不急了。我倾向认同陆定一的定义,在此我无法用短短几句话说清楚,以后有空会说的。这里只要大家明白一点,新闻的定义问题很大程度是新闻本体问题,新闻系为新闻本体问题专门开一门课都不为过。
我以下的分析就按陆定一的定义展开。也就是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将此与题中的表述做个比较就可以发现如下不合理处:
一、   “·······的事实与现象,都是新闻”。
陆的定义“·······事实的报道是新闻”,二者的这个差异是这道题的最关键的点,没有报道,事实永远是事实,是自在之物,永远不能走进社会公众的视野。报道是一种人类社会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的互动手段和途径,是客观见诸人的主观世界的形式。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题中没有仅仅用事实。而是在此后面多了个现象,现象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式,而事实是事情的真实情况,一内一外把客观存在的表象和实质都含概在内,比单用事实更全面,应该说这个表述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二、   “与人类生存有关”。
这个表述也有问题。此定义本来想加上事实或现象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另外一个因素,可是“与人类有关生存”的事实或现象的范畴太概括了,这句话说了等于没说。现在的不少定义将此说成“对受众有知悉意义的”,我认为这样就对事实或现象起了有效的约束作用。
三、“新发生、新发现”。
陆的定义说的是“新近发生的”,也就是题中的“新发生”。但多了个“新发现的”就多出了问题。
我们知道,很多事是很久以前就发生了,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人类社会的视野,但随着相关条件的成熟,终于为人们所认知。哪怕将它向社会公布,也不能说这种事实就是新闻。
考古经常有新的发现,考古本身发现的事实不能成为新闻。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有疑惑了,我们不是经常在电视上看到考古发现获得突破的新闻报道,难道这不是新闻吗?
我想这很好理解。由于考古发现这种行为是最近发生的、这种最近发现的事实使人们对一个历史片段的认识发生质的变化,这也是最近发生的,所以,报道出来后就是新闻。
但发现的事实或现象是早就发生的,在那个年代报道出来,也可以成为新闻,但在当今报道出来就只能说成是历史

一、观点评析
2,新闻价值就是新闻的使用价值

评析:这道题考对新闻价值概念的理解。
马克思哲学中价值的定义是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与作用。对应于新闻学,新闻价值可以解释为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李卓钧的《新闻理论纲要》)。
在这个新闻价值定义中客体是事实,客体所履行的功能与作用就是事实由于包含特殊素质决定了自身能成为新闻。
新闻的使用价值就是新闻的有用性、可用性,是有关新闻的功能和作用的问题,是新闻与传播者和受众三方的互动关系,可以是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等。这种认识借用了经济学中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理解,反而使问题变得复杂。
我们通过研究世界新闻史可以发现,新闻价值概念从进入人们的意识开始,就是为了解决两个矛盾:
一、   无限的事实与有限的传播通道的矛盾。
二、   新闻工作者的选择标准与广大受众之间的矛盾。
显然,这里的新闻价值应该归为新闻本体的范畴,是研究什么样的事实是新闻的问题,而不是新闻的功能和作用。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新闻价值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概念,不能单从字面上来理解。

一、   概念评析(下面的定义是否合理,请给出基本分析,每题15分,共45分)
二、  
3、新闻的客观性就是报道者的主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评析:本题考的是对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的理解。

所谓客观性就是事物的物质性,也可称为客观实在性,就是事物自身存在的不依赖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的属性。

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可以给新闻的客观性这一概念作出基本的表述: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以及能决定其成为新闻的特殊属性,新闻事实以及这种特殊属性是客观存在的,而非由任何外在的、人为的力量加诸其上的,人类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新闻事实和这种属性。

题中的表述,我们不能说它完全没道理,至少从反映客观实在这一角度来说,它基本是对的。
这种仅从人的主观来认识新闻的客观性的原因,很可能是作者坚持新闻是·······的报道的新闻定义。有了这一前提,从传播者角度理解新闻的客观性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这里的客观性与客观态度已经没有多大区别。

这种观点的理论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从表层看,它虽然没有否认新闻的客观性,但它也没有肯定新闻的客观性是不依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具体存在

从深层看,尽管它也暗示了要尊重事实,但并没有明显认识到这种事实在本质上表现着客观实在性

从操作层面看,把客观性等同于客观态度,则新闻的客观性就必然会因为“客观态度”具有难以确定性而变的既难以衡量又难以达到,变成一种虚幻的存在。

所以正确理解新闻的客观性的前提就是要认识到事实是物质与意义的统一,新闻事实不依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传播者进行新闻报道时,要尊重事实,要如实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

结束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转载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亚洲2019AV无码网站在线_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_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_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沟通解决。

有用

25人觉得有用

阅读全文

2019考研VIP资料免费领取

【隐私保障】

育路为您提供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推荐
您可能感兴趣
为什么要报考研辅导班?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考研辅导班哪个好? 哪些北京考研辅导班靠谱? 2019考研辅导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