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务师专业知识回顾:国际营销学主要概念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14-04-28 10:00:54
国际营销学主要概念及其基本理论
国际营销是企业根据国外顾客需求, 将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提供给国外的顾客,最终获得利润的经济活动。包括两大领域———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 一种手段———提供产品或服务, 一个原则———满足国外顾客需求, 一个目的———企业获得利润。
国际营销的实质: 企业通过为国外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合法利润的经济活动。国际营销有区别于一般市场营销: 国际营销必须是跨越国界的; 国际营销所包括的内容不是市场营销内容的全部, 国际营销存在一个企业参与程度的问题。可供企业选择的途径:
( 1) 偶然的出口。( 2) 积极的出口。( 3) 授权国外生产。( 4) 在海外建立营销机构。( 5) 海外生产海外营销。
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的区别:
1.两者内涵不同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换,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组成。国际营销是指超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国内市场营销在国际市场的延伸。
2.两者隶属学科不同 国际营销学属于国际企业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国际贸易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3.两者研究的领域不同 国际营销学是微观经济学,进行国际营销活动的主体是企业,而国际贸易学是宏观经济学,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主体为单个企业或国家。
4.两者的外延不同 一般来讲,国际贸易仅是产品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而国际营销除了包括低级形式的进口与出口外,更包括高级形式的国外生产。前者仅仅是货物或服务的跨越国境活动,而国际营销除了货物和服务的跨越国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决策和管理的跨越国境活动。
5.国际营销两者的动机不同 国际贸易的动机是比较利益,而国际营销的主要动机是追求利润。
6.两者的国际参与过程不同 国际营销是在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之后,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定价分销、广告宣传、促销及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而国际贸易是在企业与外商建立贸易关系后,通过一系列的贸易流程而完成的国际交易。
国际营销学的形成
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20世纪初的事情,距今已100余年。
真正现代营销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形成的。
比较成本理论:中心内容是各国应按照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别进行国际分工,各国应专门生产成本相对有利的产品,而成本相对不利的其他商品,即使生产该商品的绝对费用低于其他国家,亦依然从国外进口为有利,这样可以彼此节省劳动,各得其利。
绝对成本理论的中心内容是: 一国对外贸易的利益, 在于输出本国在生产费用上占绝对优势的商品, 以换取本国不能生产或生产费用较高的商品; 按这种方式进行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可使参加国都能获得利益; 只有各国都实行自由对外贸易政策, 这种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国际产品生命周期说 该理论认为,由于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使产品经历了由新生到成熟的生命周期。威尔斯以美国为例,将美国的产品周期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美国进行技术创新而推出的新产品,处于垄断地位并向欧洲出口;第二阶段是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并在国际上同美国竞争;第三阶段是外国生产者增多,同美国的竞争进入取胜时期,由于外国劳动成本低,往往使产品成本低于美国,因此出口方面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而美国出口则下降;第四阶段是美国由出口国变为进口国,外国生产的产品打入美国市场。
在产品周期中,由于技术的传递与扩散,各国在贸易中的地位不管变化。该理论指出,产品生命周期在第一类国家将要结束,在第二类国家往往是正在开始,而在第二类国家将要结束,在第三类国家正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