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复习-2011高考常见的五大考点
1.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变式: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②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⑹南昆铁路建设的意义:
经济意义:①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
②有利于发挥铁路对经济辐射的作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③有利于开发旅游资源,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①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
②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脱贫速度。
③有利于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①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5.农业小专题: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加强"南南合作";
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自然条件恶劣;
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⑾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
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
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
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⒁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⑤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热量不足;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⒂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责任编辑:李书信)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