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2019AV无码网站在线_波多野结衣免费一区视频_国产IGAO视频网在线观看_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临床助理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资料:细菌的致病作用

来源:环球医学网发布时间:2014-09-12

  2014年临床助理医师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之细菌的致病作用,不搜集整理相关知识供广大考生参考,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感染( infection)微生物侵入宿主体内,与宿主相互作用,并导致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的过程。

  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能感染或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具有致病性的细菌)。

  致病性(pathogenicity)或病原性:细菌能引起感染的能力或性质。

  毒力(virulence):致病菌的致病性强弱程度。是细菌致病性量的概念。

  一、毒力

  细菌的毒力因子包括:侵袭力和毒素。

  我们首先来讲侵袭力。

  (一)侵袭力是指病原菌具有突破防御、侵入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

  1.黏附素:黏附与定植是感染的第一步,与致病性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呼吸道的纤毛运动、肠蠕动等均不利于细菌的定植,所以粘附很必要。

  黏附机制:主要为配体和受体的结合,细菌配体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大多具有组织趋向性。

  2.荚膜:

  3.侵袭性物质:侵袭素和侵袭类酶类

  4.生物被膜:细菌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材料表面后,由细菌及其分泌的胞外多聚物共同组成的呈膜状的细菌群体--保护性存在形式。

  (二)毒素

  病原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可直接引起宿主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1.外毒素 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主要是蛋白质,革兰阴性菌能产生外毒素的主要有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等。

  特征:(1)毒性蛋白质,大多A—B型毒素;

  (2)毒性作用强,具有选择性;如肉毒毒素,对人的致死量为1~2ug。

  (3)对理化因素不稳定;主要不耐热,加热可以丧失活性。

  (4)抗原性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脱毒形成类毒素;我们用人工的方法脱毒,保留了抗原性,就是疫苗。

  (5)种类多、机制复杂,包括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神经毒素主要干扰神经冲动的传递;细胞毒素可抑制细胞蛋白合成等;肠毒素作用于内皮细胞或者呕吐中枢。

  2.内毒素

  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成分,菌细胞破解后才能释放出来。

  特征:产生于G-菌;

  化学性质为LPS,对理化因素稳定;

  毒性作用相对较弱,无选择性;

  抗原性较弱,不能人工处理为类毒素。

  内毒素的生物学作用:

  致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Shwartzman现象与DIC;

  内毒素血症与休克;

  免疫调节作用。

  二者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与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分
从活菌分泌出,少数菌崩解后释放
细胞壁组分,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成分
蛋白质
脂多糖
稳定性
60-80 ℃,30min被破坏
160 ℃,2-4h才被破坏
毒性作用
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效应,引起特殊临床表现
较弱,各菌的毒性效应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抗原性
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甲醛液处理脱毒形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甲醛处理不形成类毒素

  超抗原(superantigen): 微生物产生的某些蛋白具有激活免疫反应的高度生物学活性,以产生大量T细胞和细胞因子为特征, 主要表现为致病作用,这些毒素抗原称为超抗原。如:金葡的肠毒素,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 链球菌的猩红热毒素.

  二、细菌侵入的数量:毒力越强,需要的数量越少。

  三、细菌侵入的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等。

纠错

我要收藏】 【进入社区

育路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育路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育路网发布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育路网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育路网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