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助理医师药理学考点:有机磷中毒作用机制
来源:中华考试网发布时间:2014-06-05
有机磷中毒作用机制
有机磷酸酯类为难逆性抗胆碱酯酶药,作用机制与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相似,但其与胆碱酯酶的结合更为牢固。结合点也在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此羟基的氧原子具有亲核性,而有机磷酸酯类分子中的磷原子是亲电子性的,故磷、氧二原子间易于形成共价键结合,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出现乙酰胆碱中毒症状。若不及时抢救,酶可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就“老化”,此时即使用胆碱酯酶复活剂,也难以恢复酶的活性。必须等待新的胆碱酯酶合成后,才能水解乙酰胆碱。这一过程需15~30天。因此,一旦中毒,只有及时抢救,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历年真题】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制主要是有机磷抑制了(2001年)
A.胆碱酯酶
B.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C.细胞色素氧化酶
D.糜蛋白酶
E.乳酸脱氢酶
答案:A
题干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有机磷的作用机制。
答案解析:有机磷酯与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丝氨酸的羟基,生成难以水解的磷酰化胆碱酯酶,使胆碱酯酶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导致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堆积,出现乙酰胆碱中毒症状,故选A
考点延伸:有机磷中毒是本章的重要内容,要掌握其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
【模拟试题】:
以下不是有机磷酸酯类药物中毒的症状的是:
A.瞳孔缩小
B.瞳孔扩大
C.昏迷
D.腺体分泌增加
E.肌肉震颤、抽搐
答案:A